創辦人
泉州海洋學院創辦人——蔡天真先生
泉州海洋職業學院創辦人蔡天真先生,祖籍福建石獅,旅居新加坡,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董事長,泰山石化(香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福建石獅旅港同鄉公會永遠名譽會長,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副主席,世界柯蔡宗親會第十九屆副理事長。
1982年,蔡天真先生注冊成立石獅船舶油料公司、石獅油運公司,形成了船舶油料貿易及運輸相結合的業務構架。先后收購六艘油輪,總運力達到2.5萬噸位,極大地增強了船舶油料貿易實力和油運能力,業務得到迅速的發展,為改革開放初期的泉州、石獅發揮了積極的貢獻,是多年泉州市的納稅大戶之一。至1992年十年間,隨著中國油品市場需求的擴大,進一步將生意做到廣東、上海、大連等沿海重要港口和城市,見證了中國從石油出口國變成進口國的歷史性改變。1992年,蔡天真先生在香港注冊成立國際石化貿易(香港)有限公司,開始其石油貿易沖出中國大陸的第一步。1996 年在新加坡注冊成立了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
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多年來的經營業績,備受新加坡政府和業界的認可和表彰。并因其業務發展迅猛,經營規模不斷擴大, 1998年公司獲新加坡國家企業局授予的“特許石油貿易商”資格,榮獲“新加坡1000大企業”(“Singapore 1000”)稱號,“新加坡產業 100 獎”(“Singapore Industrial 100 Ranking”)和“新加坡50大快速發展大中企業獎”等獎項,在新加坡100大優秀整體表現企業中排名第16,是新加坡工商聯合會成員公司之一。
1997年,蔡天真先生創立泰山油運(新加坡)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國際石油貿易、油運、供應一體化的經營模式。2000年在馬來西亞建立“東部浮動油庫”和“西部浮動油庫”各一座,是馬來西亞政府批準的僅有的兩座港內海上保稅油庫。2002年,泰山石油(新加坡)有限公司收購香港上市公司金犀寶,更名為“泰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公司業務得到迅猛的發展,至2008年浮動油庫發展到10座,總庫容270萬噸。泰山石化的油輪隊伍也在不斷壯大,最高峰時,集團擁有33艘油輪,其中13艘為超級油輪,總運力337 萬噸,是亞太地區第二大油運公司,經營各種油品總貿易量高達760萬噸/年。
泰山石化在中國大陸投資創建四大倉儲碼頭基地,即上海洋山港倉儲碼頭基地(1999年)、福建泉港倉儲碼頭基地(2002年)、廣東南沙倉儲碼頭基地(2004年)和山東煙臺倉儲碼頭基地(2007年),是中國最大的民營獨立石化倉儲碼頭運營商,存儲品種包括原油、成品油、燃料油和化工品,總規劃建設規模850萬立方米。其中,廣東南沙和福建泉港配備10萬噸級碼頭;上海洋山、山東煙臺二大基地均配備深水碼頭泊位,最大靠泊能力可達30 萬噸級,是當時國內建設級別最高、管理最完善的石化倉儲碼頭設施之一。泰山石化致力開發和拓展中國油品能源市場,積極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和倉儲基地,為國家油品儲備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5年,蔡天真先生在福建泉州創建造船廠,船廠總占地面積1700畝,擁有海岸線3600米,建有兩座大型船塢,可以維造14000標箱的集裝箱船以及30萬噸級以上的超級巨型油輪。
蔡天真先生多年來熱心家鄉公益和慈善事業。1996年以來,先后捐資興建石獅市祥芝中心幼兒園(泉州市示范性幼兒園)、祥芝中心小學大禮堂、祥芝文體活動中心、祥芝中學科技樓等,2006年捐資800萬設立蔡天真家族慈善教育基金會,累計對家鄉的各項公益性捐資超過3000萬元。2008年捐資1000萬元建設上海海事大學科技樓。歷年來在教育、救災、扶貧、希望小學等各項社會捐資累計近億元人民幣。興辦公益事業深得社會贊譽,2004年和2010年先后兩次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立碑表彰。
蔡天真先生長期從事石油能源及海洋產業,對于海洋經濟和產業領域各類人才的市場需求都有非常深入的認知,較早地意識到海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遂于2005年在家鄉投資建設“泉州海洋職業學院”。泉州海洋職業學院是福建省唯一一所以海洋類專業為辦學特色的民辦高等院校,致力于為國家培養更多的涉海專業人才。學院現已投資超過6.5億元人民幣。2018年10月啟動校園二期擴建工程10萬㎡,2020年下半年將啟動校園三期擴建工程20萬㎡,計劃總投資13億元人民幣,全面建成后可容納學歷在校生12000人,各類社會培訓可達到25000人次/年。將極大的提高泉州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區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并通過“本地離不開、業內認同度高、國際能交流”的高水平應用型涉海專業人才,對于福建省“海洋強省”戰略,乃至國家“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戰略,都具有非凡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